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旧版入口| 学校主页| English|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校友专栏

Alumni

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校友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友专栏 > 校友动态 > 正文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五十年逐梦满载而归

发布日期:2013-11-12    作者:     来源:     点击: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原工业热能专业58级校友

中国寰球工程总公司前总经理 何立山采访录

记者团:吴雨婷 马菀

2013年10月25号当晚,艺术团排练厅灯火辉煌,在能源学院原工业热能专业58级校友55周年逐梦之旅师生联合演出文艺晚会的现场,我们有幸联系上了我校能源学院原工业热能专业58级校友,本次58级校友毕业50周年聚会发起人之一,中国寰球工程总公司前总经理何立山先生。

赞聚会 何立山

华工惜别不见君,半个世纪终相逢。昨有多少凌云志,化作神州点点红。

今将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但愿来生重相聚,同庆实现中国梦。

一首何老先生自己写的《赞聚会》56个字,却道不尽自己对当年同窗深厚的情谊。

毕业50年,当年的同窗现今分散在全国各地,有人甚至还远在海外。为了让大家重聚,也为了回来看看母校的新面貌,表达对母校、对老师深深的感谢,何先生同当年的几个同学建立了一个活动筹备小组,组内成员分工明细,共同组织了这次“毕业50周年逐梦之旅师生联谊会”。前前后后一个月,联系同学,策划书,视频制作,聚会特刊《逐梦之旅》,聚会的准备可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比较令人难过的就是有些人联系不上,而有些人已然西去。“我们两个班60个人,今天到场的只有30位,其中有一对夫妇是坐在轮椅上被推来的。我想他们在身体如此不便的情况下还坚持参加活动,正是出于对母校的感恩和对大学生活的怀念,对同窗情的珍惜。”

在何先生脑海中,当年的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学生。“在朱老校长在任时,学校大力发展文体教育,我在大二加入了文工团,就是现在的艺术团,后来担任了书记。平时学习和工作都很忙,很累,常常假期也不回家,但我也是在那时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母校华科对于何先生来说,不仅仅衍化为一种为梦想拼搏的精神,更多的是一种自豪。何先生在采访中反复提及感谢母校,“作为华科人我感到光荣,也因此明白应当担负更多的责任。”

回忆当年,何先生的往事从不是被用来后悔的。大学毕业后何先生的毕业志愿上罗列着三个经济落后,急需大学生帮助的地方——新疆,内蒙古,兰州。“在我们那个年代,年轻人考虑最多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个人。”可能就是这样的时代精神支撑着年轻的何立山在“生活工作条件都很恶劣,有时连饭都吃不上”的兰州工作了15年。“但我不以为苦,而是感到光荣,我也没后悔过,只因为心中强大而简单的信念,把这一切都看做对自己的锻炼。”

在当晚的文艺汇演上,也时常能看到何立山的身影。无论是诗朗诵,民歌,还是太极剑,可谓文武双全。02年退休至今的十年间,何立山先生告别了繁华的都市,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在自己的院子里开采了一片菜园,种了各色各样的水果和蔬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天打打太极,种种地,日子过的很开心。”

在别人眼中,何立山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人。他自己把这“成功”归结为三个品质。第一,一切都要靠自己。何先生再次提到了“不怕苦不怕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精神,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要独立完成”。第二,严格对待自己。“全力以赴一切任务:凡是要做到最好,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不要心存侥幸,而要一丝不苟。”第三,善于处理各种关系。“人居网络很复杂,要好好经营,与人关系紧张就很难办事,多结交人做事也容易,因此也要善于与人沟通。”

每一件事都认真对待,再苦再累的同时也不忘充实自己。何立山就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