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旧版入口| 学校主页| English|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研究生教育

Postgraduate Education

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教学工作

当前位置: 首 页 > 研究生教育 > 教学工作 > 正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10-09-02    作者:     来源:     点击: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7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科研道德;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

1.工程热物理(080701) 2.热能工程(080702)

3.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 4.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

5.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 6.化工过程机械(080706)

7.能源与环境工程(080720自设) 8.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080721自设)

三、学习年限:

学校对硕士生实行“以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本学科硕士学习年限为2.5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

总学分要求≥34学分,其中校级公共课程≥6学分、学科(专业)要求课程≥16学分(含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硕士生可选修本学科博士生专业课程),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表1。

对于欠缺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生,要求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3门。

表1:申请硕士学位的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

总学分

≥34学分

≥22

校级公共课程≥6学分

(一外2、辩证法2、科社1、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1)

学科(专业)要求课程≥16学分

(含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4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12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

学位论文10学分

五、课程设置:见表2—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本学科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指导硕士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二)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跨一级学科课程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三)研究环节的要求

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硕士生应从入学起即进入研究阶段,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报告,接触课题,进入研究工作。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就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可行性等作出论证。硕士生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通过硕士论文资格审查后,即可进入硕士论文工作阶段。

2.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

硕士生应该经常向导师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在撰写论文前应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课题的研究情况和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

鼓励硕士生在完成学位论文的同时,在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在导师及其课题组组织的学术讨论会上作学术报告;

在院系组织的学术交流会上作学术报告。

3.学位论文

硕士生用于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论文选题要有学术价值或对国民经济建设有一定意义;硕士学位论文应当有创新性或新见解并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的要求撰写。

硕士生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和完成学位论文后,可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组织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表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类别

课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

备注

学位要求课程

校级公共课程

408.550

自然辩证法(理工医)

32

2

秋.春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必修

≥6学分

408.55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4

1

秋.春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人文类课程或理工类课程

或其它类

1

秋.春

本学科专业要求课程

011.500

矩阵论

48

3

数学系

必修

≥3学分

011.501

数理统计

48

3

011.502

数值分析

48

3

121.501

动力工程现代测试技术

32

2

能源学院

≥11学分

121.502

高等传热传质理论

32

2

能源学院

121.503

高等工程热力学

32

2

能源学院

121.504

多相流基础

32

2

能源学院

121.505

能源动力设备及系统的控制技术

32

2

能源学院

121.506

燃烧理论及应用

32

2

能源学院

121.507

能源与动力设备安全性评价

32

2

能源学院

121.508

热力系统辨识与仿真

32

2

能源学院

121.509

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

32

2

能源学院

121.510

高等工程流体力学

32

2

能源学院

121.511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及其应用

32

2

能源学院

121.512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

32

2

能源学院

121.513

能源经济学

32

2

能源学院

121.514

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

32

2

能源学院

121.515

热工信号处理与可视化

32

2

能源学院

121.516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

32

2

能源学院

121.517

洁净燃烧理论与技术

48

3

能源学院

121.518

煤科学基础

32

2

能源学院

121.519

燃烧监测与控制

32

2

能源学院

121.520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32

2

能源学院

121.521

动力机械测试原理

32

2

能源学院

121.522

发动机热力过程模拟

32

2

能源学院

121.523

发动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32

2

能源学院

121.524

内燃机增压理论与配合技术

32

2

能源学院

121.525

内燃机中的流动分析与仿真

32

2

能源学院

学位要求课程

本学科专业要求课程

121.526

流体机械三元流动设计基础

16

1

能源学院

121.527

流体机械数学模拟及非定常流动

32

2

能源学院

121.528

流体机械振动、空蚀及磨损机理及防护

32

2

能源学院

121.529

气动声学讲座

16

1

能源学院

121.530

水轮机发电机组振动分析与故障诊断

16

1

能源学院

121.531

叶轮机械内部流动实验分析讲座

16

1

能源学院

121.532

低温工程学

32

2

能源学院

121.533

热泵技术

16

1

能源学院

121.534

热声学

32

2

能源学院

121.535

现代制冷空调技术

32

2

能源学院

121.536

制冷技术与节能

32

2

能源学院

121.537

传质与分离技术

48

3

能源学院

121.538

过程装备与安全技术

48

3

能源学院

跨一级学科课程

2

秋.春

≥2学分

非学位要求课程

补修课程

0812471

工程传热学(二)

24

1.5

能源学院

对于欠缺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生,要求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3门。

0802391

工程热力学(二)

32

2

能源学院

0820962

工程测试技术

32

2.5

能源学院

0820942

工程控制基础

36

2.5

能源学院

080036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40

2.5

能源学院

0800068

流体力学(二)

32

2

能源学院

0802092

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

64

6

能源学院

0822081

动力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48

3

能源学院

研究

环节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

必修

≥12学分

650.502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

1

650.503

学位论文

10

注:硕士生可选修本学科博士生专业课程,考试通过后可计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