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旧版入口| 学校主页| English|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学院概况

College profile

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喜迎第二次党代会】“奋进的五年”——国际交流谱新章

发布日期:2021-12-21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7年学院组织学科国际评估工作,由国际一流专家组成的评估组认为本学科整体实力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立足新时代,为促进学科建设和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学院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培育国际化人才,稳步推进国际交流互访、校际合作办学、学生交换学习等重要工作,国际化和对外交流均取得显著成绩。

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国际合作基地

近年来,学院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加强顶层谋划,统筹国际化发展,旨在培养从事未来全球能源领域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建立可持续的、环保的和高效的能源行业提供人才支持。结合学院重点学科和研究领域,建设有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清洁煤技术联盟(牵头)、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牵头)、煤清洁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技部)、湖北省CCUS国际产业促进中心等国际交流平台。其中,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建设成效显著,成为我校国际教育、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学校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被教育部、外交部誉为“中欧高等教育合作典范和旗舰项目”并获持续资助,被列入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列之一。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清洁煤技术联盟涉及煤炭清洁利用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对于中美两国环境保护、温室气体减排和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煤清洁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依据中国国情,聚焦化石能源低碳利用、低碳能源高效转化两个方向,形成低碳能源的国际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学术交流中心。

统筹内外资源,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学院统筹学校国际交流合作资源,结合学科特色和发展优势,积极发挥交流合作的主体作用,先后主办国际能源署富氧燃烧会议、中澳煤与生物质、中英低碳供暖和制冷、第六届生物质能源国际会议等会议6次和国际暑期培训班3次,为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交汇与冲击提供了开放的平台。同时,邀请了60多位外国专家来校讲座报告,为学院学生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前沿、提升学术水平提供重要依托。国家的支持对学院国际化的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5年来,获批国拨经费近1亿元。近年来,学院获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重大项目6项、合同经费16818万元,平台专项经费7986万元、国外经费8351万元(欧盟、亚行、Alstom、B&W等)。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国际交流合作的基础,为各国高层次人才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交流学习提供重要保障,近五年来国际合作经费近两亿元,极大带动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拓展引智渠道,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

依托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和“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等国家级引智平台和项目,学院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聘请雅典国家技术大学M.Dimitrios教授等4名外籍教师期工作两年以上。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组建了约60人的欧方导师队伍,由欧方教授负责17门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其中,巴黎高等矿业学校D.Mayer教授因其对湖北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了湖北省政府“编钟奖”。提升学生国际视野,搭建“全球胜任力提升”国际交流实践平台,打造“国际会议、艺术交融”等五大交流平台,2019年102名本科生前往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学习。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沟通能力。由中欧学生组建的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协会,先后有17名会员去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及日内瓦的国际劳工组织总部进行实践与调研。近年来,共有2位学生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部实习,并有一位学生获得国际组织任职资格。精心筛选教师赴外交流项目,提升中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已选派科研和教学骨干出国访问交流近200次。持续推进优秀学生国际交流项目,鼓励优秀学生到国外高校交换学习或者短期游学,目前累计赴境外学习交流的学生达500多人次。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学院吸引了包括哈佛在内的优秀国外高校学生来校交流,累计超过300人次。

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全球化的重要举措,学院将围绕“一带一路”重大科技需求,以国际交流合作为重要抓手,创新发展理念,开展合作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示范,不断提升办学国际竞争力,培养国际化人才,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人才交流等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