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旧版入口| 学校主页| English|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学生园地

Students work

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学工园地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生园地 > 学工园地 > 正文

“对话小源”优秀学子访谈之——李泽华

发布日期:2016-10-28    作者:     来源:     点击:

记者摄影:董志敏,蓝威

【人物简介】李泽华同学为我院博士研究生,于2008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学习,2012年保送研究生(直博)至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科研上,他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A类)5篇,分别发表在能源领域的知名期刊《Fuel》、《Energy Fuels》和《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上。同时他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在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al combustion、The 13th China-Japan Symposium on coal and C1 chemistry和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as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国际会议上做口头报告3次,在2015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做口头报告2次。以负责人身份主持过3项研究生创新创业基金和1项创新研究院技术创新基金。同时,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交流半年。创业创新上,他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并组建团队将创新成果产业化,成立武汉擎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2015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的资助,在创新创业上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品德模范。与此同时,李泽华同学还在学生工作方面表现出色,曾先后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担任分团委学生会新闻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学生会副主席、兼职辅导员等。在2016年的国奖评选中李泽华同学获得博士国家奖学金,其优异的科研水平,杰出的创新创业成绩,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让老师和同学叹服,所以小源特此邀请李泽华师兄与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博士生活。

李泽华同学在办公室接受采访

对话一:

小源:师兄您好,可以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你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你自己的研究方向吗?我们本科期间得专业基础课流体力学、热力学,和这些研究联系大吗?

李泽华:我在姚洪老师课题组,我们组的研究方向偏向污染物控制这一块,比如脱汞、脱硝、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利用、生物质提质、烟气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等方向。我自己做的方向跟二氧化碳相关度更大一点,采用钙基吸收剂来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氧化钙来源于石灰石的分解,石灰石的分解需要外部提供热量,我们提出的方法是采用煤的富氧燃烧来为石灰石的分解提供能量。研究此过程中煤的富氧燃烧对石灰石分解、氧化钙活性以及煅烧尾气中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对话二:

小源:师兄,我了解到您在科研方面特别出色,能不能与我们聊一下博士期间的工作该怎么安排呢?

李泽华:我觉得就像我们姚老师说的,对于保研的同学,你的研究生期限其实是比其他人多一年,大四实际上也相当于研究生。大四可以通过毕业设计初步地训练你科研的能力,把毕设内容整理出一篇期刊文章,我觉得若是大四期间能够系统性完成这些任务,那就是非常优秀的。

等你到博一或者到研一的时候,你可能要上课,研一时要大量阅读文献!大量阅读文献对新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年级精读20到30篇你这个方向上的经典文献或综述,然后把他们分类整理消化并总结。例如我博一就把我所阅读的经典的文献或按年限、或按研究组归类,整理完之后就对整个研究方向有个大体的了解。除了文献阅读之外,在一年级大致把自己将来要做的研究方向做一个规划,列一个大致的实验计划,我觉得能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

二年级以后基本就没课了,那就没什么其他的事情了,安心做实验吧!当然做实验的同时也要看文献,实验课题一定要有创新性,别人没做过的,或者在别人的基础上我做的比他更好。前期把实验做好的话,后面两年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边做实验,边整理数据,边写SCI论文,边投稿。在后面两到三年最好的状态就是有一篇文章正在做实验,有一篇文章正在处理数据,有一篇文章正在写稿,有一篇文章已经在外面审理了,我觉得这个状态是要有的。

我们并不是说仅仅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你会发现在写文章、开会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其他的能力。比如说通过出去开会,你敢于站在讲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有“会说”的能力,就是你能够在讲台上把自己的思想讲得大家都能听懂。即使将来工作了,做个报告、开会,都需要把自己的思想给大家讲明白,这个能力很重要。还有一个是“会写”,通过写论文你能够把你以前的东西整理成一个系统性的、逻辑性非常强的东西,然后利用文字把这个逻辑表达出来,这个就是“会写”的能力。最后一个是“会做”,做实验首先要肯花时间,当然还要讲效率,比如说你不能稀里糊涂的就天天在实验室把瓶瓶罐罐洗一洗,烧一烧,这没用的。你开始要把实验规划好,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有条有理有规划得去做实验。我觉得研究生把“会做”、“会写”、“会讲”这三个方面做好了,无论你是继续深造还是从事工作岗位,别人都会觉得这个人很厉害!

对话三

小源:师兄,刚才您提到了阅读文献是开展研究的第一步,我想问一下师兄在阅读文献方面有什么心得呢?

李泽华:在阅读文献这一块,我基本上是博一博二大量的阅读文献。当时我先是把全世界做二氧化碳这一块的研究组做了一个分类,然后针对每一个特定的课题组,研究其十多年来在这个研究方向的延续与变化,系统性地整理学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就是,第一你知道他们的研究思路,可以指导你将来的研究;第二就是你通过整理这一系列的工作,你也会对这一领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刚开始阅读文献时,比较困难或者花的时间一般都比较多,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主要因为你们对这个研究领域里的专业词汇还不太熟悉,所以导致你们阅读有困难。等你真正精读30到50篇文章你会发现,阅读后面的文章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困难,因为你对背景了解之后,文章简介和实验方法部分基本不用看了,大概浏览一下就知道讲了个什么东西,以至于后来你看一篇文章只需要看摘要,看图表,看结论,通过这三个你大致把这篇文章基本都了解了。包括我现在审稿,审别人的文章,也是这样,拿到一篇文章过来,先看摘要,然后看图表,最后结论。判断有没有创新点,如果有新意,那我就再仔细的把文章看一遍,然后写一个评审意见。如果看这个文章没有新意,而图画得不好看,文章写得不认真不细心,就直接给拒了。

对话四:

小源:师兄在国际会议上做了许多次报告,那么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才有机会去国际会议作报告?

李泽华:首先我觉得这个也不能叫做水平,读研期间大家的智力、能力都差不多。科研做的好的一定是花了大量的时间,不花时间是做不出什么成绩出来。科研这个事情,只要你花时间,你肯定会出成果,并不要求有多聪明而是要肯干。你想在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得有东西可讲啊,而你讲的内容,一定是你平时实验积累的东西。没有东西可讲,老师仅仅是让你出去看看,那不可能,得有一个系统性的东西出去展示。等你有了一系列成果之后,我相信你会有机会参加国际会议的。

其实每个课题组都有这样的机会,老师绝对会让你去。博士的话,国外有跟行业相关的会议,老师也会鼓励大家去参加,但是前提是手上一定要有东西。比如你博一把文献阅读得差不多了,博二或者是研二的时候形成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方向上的创新点,再去做实验,有系统性的数据,并把他们整理得很好。你前期有这些努力和成果,后面的国际交流、文章发表、拿各种荣誉或奖学金都是自然而然的。

对话五:

小源:师兄的经验令人获益匪浅,师兄你还在中科院交流半年,那是一段什么样的经历?

李泽华:其实这不是我自己去申请,主要是因为课题需要。我去那边做了近一年的实验,总体感觉是那边的科研环境比较纯粹,能够很单纯的把研究做好。在学校可能就不一样,你可能需要参加学生活动、搞创业创新、朋友聚会等,你会发现这些会占用你很多的时间。在中科院那边我觉得在一个相对安静相对单纯的环境中,你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科研上,你出成果可能会快一些。但高校的职能不仅仅是出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两者职能定位不一样。

对话六:

小源:师兄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能不能与我们分享一下科创经历呢?

李泽华:我是从大二开始参与节能减排大赛,很遗憾大二没过校选。大三我跟着流机的李学敏老师做二课,正好也遇到了节能减排大赛。当时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就做了一个带导叶的垂直型风力发电机,这件作品也获得了第四届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一等奖。到了大四之后,基于前几年的学生工作和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经历经验,我竞聘学院的兼职辅导员,之后就主要负责本科生科技创新的工作。慢慢过渡到我的研究生,博士一年级和二年级自己边读博士边带本科生的科技创新,也在启明那边负责新能源与节能减排基地科技创新的事情,自己慢慢的接触到的项目也多一些,对比赛的把握更准一些,当然本科生团队做的也都非常好,他们也拿了很多大奖回来,所以慢慢地通过这两年,自己和科技创新关系越来越紧密了。博士三年级的时候又以研究生的身份参加了第七届节能减排大赛并拿了全国二等奖。关于创业,我组建团队将之前的成果做产业方面的努力,成立了武汉擎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当然这个创业我现在还没有成功,现在只能说是刚刚起步,没有做出什么太大的成绩。因为自己本身还在读博士嘛,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业上。

对话七:

小源:师兄有这样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在读博期间大概每天在科研工作上投入的时间是多少?还有您是怎么规划时间的呢?

李泽华:博一博二的时候在兼职辅导员身上花的时间可能会比较多一点,毕竟需要把本科生带好,在科研方面还没有出成果,但是在创新创业那方面我个人觉得做得还不错。博二博三的时候我就大量的做实验,完全把精力放在实验上,博四的时候就把二年级三年级做的实验数据系统的整理出来,然后成文,然后陆陆续续地发表。当我把所有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的时候,经常会朝九晚五、通宵达旦,实验经常做到半夜一两点,甚至可能通宵;写论文也一样,半夜的思维非常活跃,喜欢晚上写东西,我的很多论文都是在半夜里写的。这两年,我觉得实验很重要,写论文很重要,我就会把这两样东西排在首位,其他的事情之后再考虑,我就是要集中精力干好这些事情。至于说创新创业,我博一博二做了一些,现在公司还在,等我科研成果完成得差不多了,等毕业之后再把创新创业捡回来,到时候再花精力在上边,就是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事情,这个你要想好。假如说除了博士工作之外你还想做一些其他的事情,那你也要安排好,一定要有每个阶段的侧重点,要合理安排时间。

对话八:

小源:你每天工作投入这么多,那么读博感到有压力吗,会不会产生焦虑情绪?

李泽华:这个不存在,我觉得心态要好,要活泼,多交几个朋友,不能一个人闷着头做科研,要学会和别人的交流。心态好,朋友多,社交广,会让你感觉生活和科研都很快乐。比如说我和我课题组一个同桌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关系,比如你投一篇文章,那我也要写一篇投出去,这样的良性竞争就会让搞课研很有意思。博士期间生活比较丰富的话,就不会感到压抑。心态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自信,开朗活泼。

对话九:

小源:师兄,最后再问一个问题吧,你对毕业以后的规划是怎样的呢?

李泽华:暂时没有很明确的规划,现在我是五年级,首要的事情是把博士论文做好,缺的实验数据要补,论文要写好。未来可能做的事情有两个方向,一种是继续从事科研读个博后,一种是将创新创业进行到底。无论做哪个方向,都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别人。

【后记】一个小时的采访很快就过去了,但小源相信学长的优秀会永远留在大家心中。李泽华学长在采访过程给予我们很多科研、生活上的指导,确实受益匪浅。衷心希望学长的优秀能够感染到每一个能源学子,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向学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