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1日至12日,极端条件和交叉领域热物理学发展战略研究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在武汉召开。此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一处资助,华中科技大学主办,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协办。会议主要围绕极端条件和交叉领域热物理学的重要性、发展趋势与方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旨在为该学科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教授,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一处处长关永刚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杰出专家学者代表以及华为等头部企业代表共40余人参会。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罗小兵教授主持。
关永刚处长首先针对本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全面介绍了学科发展现状以及基金委学科代码的相关政策。他着重强调了,“极宏观、极微观、极端条件、极交叉”是国家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战略方向,希望与会专家能够针对极端条件和交叉领域热物理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未来趋势畅抒己见,并从学科长远发展视角探讨二级学科代码设置的必要性,共同为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聚焦不同领域的极端交叉热物理问题,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深刻见解。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桂业伟研究员围绕“飞行环境”、 华中科技大学刘伟教授围绕“热科学基础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围绕“能源-水-空气”、 上海交通大学赵长颖教授围绕“能量高效传递与存储”、上海交通大学齐飞教授围绕“反应流问题”、大连理工大学唐大伟教授围绕“能量转换与传递” 、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陈群教授围绕“多系统融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帅永教授围绕“工程热物理学科交叉发展”先后作主题报告。
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围绕极端和交叉在工程热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学科发展瓶颈以及学科代码设置等主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充分的讨论。宣益民院士指出,极端条件与交叉领域是工程热物理学科未来发展的关键着力点,设置相关学科代码,对于引导和激励科研人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原创性工作,突破热物理学的理论边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最后,关永刚处长对本次会议的研讨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向专家学者们就相关讨论议题的精心准备表达了诚挚感谢。他强调,未来极端条件与交叉领域必然是工程热物理学科面向国家能源领域重大需求的关键方向,要积极抢占极端条件下的多学科交叉热物理问题研究高地,为推动工程热物理学科的高质量、多元化发展持续发力,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坚实力量。